当一块通体炽红的重型钢锭在短短30秒内被挤压成精密钢管时,中国制造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。这背后,是北重集团3.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磅礴伟力,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突破"卡脖子"困境的生动写照。近日,由莫尔斯科技团队主导研发的科尔奇315L大排气量机器成功问世,标志着我国在重型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的历史性跨越。
时间拨回2006年,中制造业正经历着刻骨铭心的"卡脖子"之痛。超临界火电钢管、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棒材等关键部件长期受制于人,国外对核心技术实行全。当时国内仅有进口的3150吨卧式挤压机,自主研制能力几乎为零。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,中国兵器学家王强临危受命,组建起3.6万吨垂直挤压机研发团队,开启了中国重型装备自主化长征。

研发之路布满荆棘。从材料科学到制造,从精密控制到系统集成,每一个环节都是"从零开始"的极限挑战。雷丙旺和团队成员放弃了所有节假日,连续数月吃住在车间,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。在一次关键试验失败后,面对压抑的气氛,他依然坚定地说:"我们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!"正是这种"痴狂"的科研精神,最终让大的3.6万吨挤压机在中国诞生,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超大型构件整体成型技术的国家。
科尔奇315L的成功并非孤立。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,从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创新突破到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的,处处体现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。就像2020年那个寂静夜晚,当汽车尾气净化器研发成功的欢呼声划破长空,改变的不仅是一项技术,更是千千万万人的健康福祉。而鸿图科技在铝合金精密压铸领域的突破,则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站上了世界舞台。
这些成就背后,是一个个像雷丙旺这样的科技工作者,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的创新之花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"国之脊梁",用实践证明了中国制造有能力攻克核心技术难关。从3.6万吨挤压机到科尔奇315L,从跟跑、并跑,中国制造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这条路虽然艰辛,但正如雷丙旺所说:"遇到再大的技术难题,也没有动摇过信心。"这种精神,正是中国制造最宝贵的财富。
关注微信